秋天的阳光照射在厂房屋顶,数千块深蓝色光伏板向阳而列、熠熠生辉,它们正在努力“干饭”——“吃”的是光,“吐”的是电。
在航天科技集团六院航天弘发,屋顶分布式光伏节能保障改造项目所辖的8个区域正源源不断地供应着清洁能源。新屋顶不仅提升了科研生产厂房的“颜值”,还为企业能源保障和转型升级注入绿色动能。
为了落实国家“双碳”战略目标,满足六院部分单位绿色工厂建设需求,缓解夏季用电高峰期压力,经过多方沟通,航天弘发于2023年12月开始论证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
日前,航天弘发在西安韦曲科研生产区和宝鸡宝泵产业园区顺利建成分布式光伏发电网。项目年均发电量共计约为270万度,每年可节约标准煤811.89吨,减排二氧化碳2220余吨,降低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排放量。
两地项目齐头并进
光伏节能保障改造项目涉及资源评估、技术分析、施工安装、运营维护、节能收益等多个环节,为确保项目顺利推进,航天弘发成立了由各事业部骨干力量组成的工作专班。专班成员充分发挥经验优势,让传统能源与绿色能源融合发展。
“从2024年3月开始,工作专班每周都会召开例会,对技术方案进行反复讨论、优化、完善,同时做好项目现场勘察,积极与国网公司进行对接沟通,确保方案每个环节准确无误。”项目相关负责人说。
经过全方位论证,2025年3月,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正式启动,西安韦曲科研生产区和宝鸡宝泵产业园区两个项目同步推进。
专班成员们明确分工,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守好建设阵地。
有的成员需要戴着安全帽,在20多米高的屋顶与地面间,往返运送小型工具和保障物资。夏天,光伏板在烈日的炙烤下表面温度最高可达50摄氏度。一线人员适时调整工作时间,趁着日出前、日落后的凉爽气温,积极迎战项目攻坚期。
披星戴月抢进度
工厂屋顶上,螺丝旋转、焊花飞溅,汗水浸透的衣衫见证着大家的奋斗历程。
在烈日下勘察屋顶,在风雨中监督安装设备,在深夜攻坚技术方案,在各方之间协调沟通,党员骨干始终冲锋在前。4月25日,航天弘发党委向“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党员突击队”授旗,鲜红的旗帜承载着突击队的使命与责任。
在项目冲刺阶段,光伏产业链受政策影响掀起“5·31抢装潮”。与此同时,西安、宝鸡两地国网公司待验收并网项目激增。这意味着项目协调并网的窗口期被进一步压缩。
时间紧迫,为了使光伏节能保障改造项目按时并网,由12人组成的突击队开启“白加黑”“5+2”工作模式。
面对困难,突击队成员分工明确,密切配合,一部分队员负责高频对接国网公司,一部分队员紧盯现场,争分夺秒响应国网公司要求,通过高效联动的工作模式确保现场问题立即整改。在紧张的排期中,西安、宝鸡的两个项目不断刷新工作节奏。
“我们的施工现场分散在不同单位,材料进场工作需要与多部门对接沟通,跑手续、开证明、交材料,这一个个步骤就像闯关升级一样。”入职刚满两年的小杨说。项目中的团员青年占半数,他们的青春风采同样闪耀。
绿色能源带来新模式
“并网成功!各项数据指标均达到标准!”5月27日,好消息传来,航天弘发屋顶分布式光伏节能保障改造项目顺利并入电网,验收成功。提前完成目标,项目全体成员的辛苦付出都化作了满满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屋顶分布式光伏节能保障改造项目建成后,不仅可以减少工厂的碳排放量,还可以作为六院各单位重要的补充电源,有效缓解夏季用电高峰期的能源压力。
光伏组件上屋顶,进一步盘活了闲置资源,有效降低了夏季厂房温度,减少光照、雨水对屋面的侵蚀,延长厂房的使用寿命。
未来,航天弘发将围绕六院各单位低碳发展和绿色制造体系建设需求,以目前实施的分布式光伏项目为契机,积极拓展并承揽分布式光伏、工商业储能等节能项目的相关建设和运维工作,探索分布式“光伏+储能”应用、新型电力供应模式以及新型节能技术应用,与各用能单位实现共赢。
(张月鸣 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