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从安全管理、劳动防护、物品摆放、生产实操等方面,共排查安全隐患62项、制定整改措施72项;截至6月底,已全部完成整改,安全隐患闭环整改率达100%……”这份航天科技集团九院693厂安全隐患排查成绩单,成为企业安全管理的一份半年“体检报告”。
自“安全生产月”活动开展以来,航天科技集团九院693厂以“成绩单”为镜,通过“意识筑基、整改攻坚、监督护航”三维联动,用航天标准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
“当看到某单位职工因误操作引发事故的案例时,我才真正明白隐患就在身边,决不能掉以轻心。”在观看安全警示教育后,一线装配职工朱亮感慨道。
为消除“重生产、轻安全”的惯性思维,693厂构建了“三位一体”安全意识提升体系。该厂用好班前会,解剖“麻雀”,复盘分析,把警示教育融入日常;在车间设立“安全微课堂”,发挥部门兼职安全员作用,重点讲解车间、班组隐患点,普及安全知识,深化以案促改;推行典型作业班组“两单三卡”,当好安全“第一责任人”,做好过程监督。
如今,生产一线班组的“安全看板”成了人气打卡点,上面公示着安全隐患排查图片和具体事例。“上个月我们班组完成隐患整改5项,这个月要全部摘帽!”自动数控车间班组长杨忠民指着公示牌说。
在693厂,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理念转变正逐步融入每个生产环节。
以“穿透式攻坚”消除隐患土壤
“配电箱线路标识不清,限期1天整改!” 在6月初的联合检查中,安全保障处副处长孙晓东拍下隐患照片,随即通知维修班立行立改,举一反三排查隐患。
693厂推行“三级闭环整改”机制:排查组建立“隐患数据库”,按安全制度不完善、安全责任不明确、安全投入不到位、技术认知不到位、培训教育不到位、过程监控不到位、源头控制不到位等7大类别分类建档;责任部门制定 “整改路线图”,明确一线、技术、管理三方协同节点;安委会召开“回头看”会议,对逾期未改的隐患挂牌督办。
“职工焊接操作时未佩戴防护口罩,烟雾净化装置未正确使用,请立即改正。”6月28日,由各部门兼职安全员组成的“交叉监督组”正在进行突击检查。
该厂打破“自家扫雪”的监督壁垒,建立了横向“交叉互查”机制:每月由车间、技术、安全保障等部门组成3个检查组,跨区域互检;设立“安全示范岗”,鼓励职工当好“安全管理员”。
在纵向管理上,693厂落实“一岗双责”责任制,从领导层到一线操作人员建立四级安全责任清单。主管领导每月带队开展“走动式管理”,例如在某烘箱间配电柜旁发现堆放物品,要求现场责令整改,并将隐患问题录入警示数据库。这种“领导带班+现场督导”模式,使6月现场安全隐患同比下降20%以上。
成绩单背后的安全进阶
从“达标”到“创优”,隐患排查不是终点,而是安全管理升级的起点。
如今,这份成绩单已转化为长效机制。693厂将每月25日定为“安全对标日”;通过晒安全隐患问题整改成果,组织班组观摩优秀案例,开展消防安全专项培训、应急演练,筑牢安全堤坝;做好视频回溯检查,对9个危险点实现巡检、抽检,让安全风险管控更加精准高效,形成“实时监控+动态巡检+随机抽检”的立体化安全防护体系。
站在新的起点,693厂正将安全基因注入航天产品全生命周期。当宇航元器件出厂交付时,它们承载的不仅是航天品质,更是“零隐患”的安全承诺。在建设航天强国的征程中,他们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书写着安全生产的新答卷。
(徐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