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集团要闻 →  正文
神十九航天员乘组太空归来后首次公开亮相分享太空驻留经历与感悟
来源:中国航天报     日期:2025年07月11日    字体:【】【】【

7月9日下午,神舟十九号乘组与记者见面会在北京航天城举行。航天员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返回地面两个多月,首次面向媒体与公众正式公开亮相,分享183天太空驻留的经历与感悟。


刷新单次出舱时长世界纪录

在太空驻留的183天,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共同度过了春节、元宵节,共计完成了近2000项工作内容,完成了多个领域的实(试)验研究项目,还开展了飞行器照料、在轨训练、维护维修以及站务管理等工作。

在空间站飞行任务中,出舱活动充满风险和挑战,神舟十九号乘组在轨完成了3次出舱活动、多次货物进出舱等任务。

第二次飞天,蔡旭哲在出舱活动中创造了多项纪录:首次出舱以9小时刷新单次出舱时长世界纪录,两次飞行任务累计完成5次出舱活动,成为当时出舱次数最多的中国航天员。

“能够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我们感到很幸福,现在可以自豪地说,我们没有辜负广大科研人员的智慧、心血和汗水。”在见面会上,蔡旭哲说,“航天员只是其中的参与者、执行者,荣誉属于全体航天科技工作者,属于我们伟大的航天事业。”

“打开舱门那一刻,就是圆梦时刻。”作为中国首位执行出舱任务的90后航天员,宋令东承担起了新一代人的责任,“90后执行出舱任务,是我们这代人的使命,这一刻终将到来。”

“太空菜园”也迎来“新成员”。在轨期间,宋令东首次尝试种植甘薯,植株长势良好。返回地面前,他们特意给神舟二十号乘组扦插了两株甘薯苗。见证一颗种子从发芽到收获的希望和快乐在中国空间站传递。

又见追梦者王浩泽

3名航天员中,记者对王浩泽印象格外深刻。第一次见到王浩泽,是去年10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举办的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与记者见面会上。面对提问,她姿态挺拔,眉宇间写满自信从容。此次记者见面会上,王浩泽眼神依旧坚定。

出生在春天,王浩泽的笑容也总像春日的阳光,温暖又充满希望。

去年10月,王浩泽作为我国首位女性飞行工程师奔赴中国空间站。从造火箭到坐火箭,5年的发动机研制时光,为这位初访太空的“旅客”增添了信心。

和宇宙第一次相约,王浩泽凭借细腻的操作习惯、科学的思维方式、柔和的心理底色,为整个乘组注入了新的能量,“在太空,想把活干好,还要沉得下心,耐得住磨。”

对王浩泽而言,性别从不是航天任务的限制,能力才是关键。在第三批预备航天员选拔时,王浩泽经过层层选拔,从约2500名候选对象中脱颖而出,成为18名预备航天员之一。她说:“做梦都想去天上的空间站看一看。”

为了这次圆梦,王浩泽做足了准备。作为第三批预备航天员中唯一的女性,王浩泽铆足了劲儿,与其他17名队友公平竞争,又和乘组共同完成了严格的训练,最终成长为“特优生”。

在见面会上,王浩泽说,能够为科学探索贡献更多的力量,让世界看到更多的女性风采,一切努力都变得更加有意义。

没有飞行,就是在准备飞行。返回地面两个多月,王浩泽和两名队友的肌肉力量、耐力和运动心肺功能已经基本恢复到飞行前水平,待完成恢复期各项工作并进行健康评估后转入正常训练。

返回地面前,她还写了一首小诗,其中有一句这样写道:“我定会点燃更多的火把,照亮深远的太空,只因为,那片遥远的星空中,有我一生的梦。”

图为神舟十九号航天员蔡旭哲(中)、宋令东(右)、王浩泽(左)在记者见面会上敬礼致意。

(文/顾航瑜 摄/宿东)

联系我们
电话:010-68372291
传真:010-6837229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6号
邮编:100048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官方微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新浪微博